什么是‘梵呗’?(声明学)
2013-08-09 来源:网络 阅读: 2397次
什么是‘梵呗’?(声明学)

作者 : 陈碧燕
[梵呗是指佛教的唱诵]
虽然佛教中类音乐的运用,如讽诵经文与吟咏赞偈,长久以来是寺院生活的重要活动,但是佛教徒本身不见得会将这些活动视同‘音乐’。这些佛教类音乐的初始与主要形式,是为了便利经文讽诵,而形成具特定旋律与节奏的音声组织。
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将各类唱诵统称为‘梵呗’,有时也俗称为‘唱念’。在梵文中,普遍指称这类经文讽诵的名词是 bhAsA(呗),又音译为‘呗匿’、‘婆师’、‘婆陟’等。‘呗’是指运用旋律来讽诵经文,而成为中国佛教徒命名寺院唱诵的主要辞汇。
当佛教传入中土初期,‘梵呗’一词即用于指称佛教的唱诵。它涵示了中国佛教唱诵的音乐实践与宗教起源。‘呗’指示其梵文字源 bhAsA,‘梵’则在寺院文化的概念中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梵’字揭示了与印度,尤其是与佛教的根本连系。就如‘梵文’一词标示了一个源于印度半岛的语言,特别是与佛教文化族群有关的语言,而大乘佛教经典翻译为中文最主要的南亚语言即是梵文。
‘梵’的另一个意义,更结合佛教卓绝人物的微妙音声。根据佛经记载,佛陀有六十四种梵音(见《大宝积经》卷 102 与《大方等大集经》卷 46);另有五种梵音—正直、和雅、清澈、深满、周遍远闻,表征大梵天王的音声特质(见《长阿含经》卷 5)。
因此,梵呗虽是中国人所实行的乐种之一,但明显地有别于其他的中国音乐。中国佛教徒对‘梵’的诠释,实涵示音声清净、平和而深远的特质。所以,一般寺院的唱诵也称为‘梵音’,即是因为它含容了如此微妙的音声特质。
梵音在中国佛教的语境中,具备双重的特性,它可说是属于、也不属于人世间的音声。因为梵呗是佛教寺院的唱念,由佛教徒产生,那么就清楚地连结着人类的氛围,所以说它是属于人世间的音声。但在另一方面,诸多佛教经文屡屡强调‘梵音’的妙善特质,能超越人世间的各类音乐, 因此它是优于世间音声的音声。通过这双重特性,我们可以解释,当这音声是由佛教徒经由讽诵经文而产生时,超越人间音声的梵音就可能存在于人世间。
就如‘梵呗’一词所显示的,梵呗的概念引涉了佛教寺院唱诵清和、宁静的特质—‘梵’,以及包含宗教经文的念诵—‘呗’。‘梵呗’即意为‘清净的讽诵’,它巧妙清楚地区分了寺院与广大社会的其他音乐。
---摘自 梵呗与佛教音乐 (陈碧燕论文)

欢迎手机访问 道德九九网-手机版 (www.daode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