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明研究:观治病的方法
2013-08-09 来源:网络 阅读: 3717次
医方明研究:观治病的方法[页1]
作者 : 阳 力
在佛教医疗体系中,唯有止观 与念力两种法门最具佛教特色,也最具有省时省财和功效神奇等特点。所谓止,就是将心收在一处,下令妄动,所谓观,就是观诸法皆空,无法我二执,凝神内视,理解万法无一实体的真谛,则身体机理自会平衡。
正如《心经》所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此即观照之真义也,能观照到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何以止观 能治病呢?因心乃一切果报之主,故称心王。它能生万法,亦能灭万法。心缘外境,即生万法,收在一处,止在病点,如灭万法,这是理所当然的。
止观 治病的方法多种,妙难穷尽,因各种病治理的方法各有不同,本篇不可能详举,但归纳起来,不出几种:
(一) 止于患处
此法相近于我国医学针灸中的“阿是穴”,即不管病因病机,只要在患处寻找一个敏感的压痛点,全身放松,心无杂念,观想病患如微尘,散向虚空。自身机体免疫能力即能增加,气血通畅。这种良性的信息输入对维护机体平衡十分有效。《摩诃止观 》云:“譬如国王所到之处,群贼四散,又如开门则风来,闭扇则风止,静心缘外境,如开门。止所痛处,如闭扇,故能愈疾”。
(二) 止于丹田
藏经云:脐下一寸,名优陀那(道家称丹田)。行者若能止心于此,守令不散,经久即多有所治。因丹田乃气海,能吞销万病,若止心于此,则气息调和,故能愈疾。
按我国医学理论,脐下一寸名丹田,包括气海、关元、中极诸穴,乃人体全身真气贮藏之所在,长期的意守强化锻炼,可增加人体的免疫能力,调动和加强人体全身气血循环,对防治疾病有莫测之功效。
(三) 止心于肚脐
肚脐,我国医学称之为“神阙穴”,乃人身之重要部位,亦是人体先天之气来源的所在。止心于肚脐,不仅可调节营卫气血,更能达到推动人体气血运行,调合四大,吞销万病的作用。
故《摩诃止观 》云:“系心肚脐,亦可治愈诸病。何以言之,系心于脐中,犹如豆大,解衣谛之取相,后闭目,合口齿,举舌上颚,令气调匀。若心外驰,则摄之令还,下令驰散。若念不见,复解衣看之,熟取相貌还如豆,则无病不治,无疾不愈也。
欢迎手机访问 道德九九网-手机版 (www.daode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