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三知三守:生命进化之式|《道德经》新解
2015-08-25 来源:网络 阅读: 7582次
[第二十八章] 三知三守:生命进化之式|《道德经》新解[页1]
[第二十八章]
神秘莫过于雌雄——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知荣守辱——三知三守:生命进化之式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这一章也是最重要的一章。
这一章和前面的第二十七章是相互呼应的,他在继续阐述人的生存观念,人生观也好,认识论也好,他告诉人们一种方法,叫三知三守。这个问题很重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道德经 》里面曾经提到过,雌,是静的,以静能伏雄。它是一种受纳性的,它向里在收缩,它对任何事物都向里收敛。这个收敛的过程就像天下的溪水流向低处一样,低处总是在收纳山上流下来的水,然后形成小溪,然后汇归到大海里面去。
我想就是这样一个意思。我想大家如果能把这几句话每天念几遍的话,不用练功,也会有很大的收获,这句话,你的潜意识肯定知道是什么意思。
平常,我也习惯于从人的性别上去阐述道理,性问题和我们的修炼 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就像那天小喻提的那个问题一样。
实际上很多问题都和第六章有关。这一章,在这里提出的一种认识论,有三个方面,只有一个方面涉及到了雌和雄的问题。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为什么说守雌能复归于婴儿啊?把这个问题想通了没有?
我原来是这样解释的:知道雄飞的道理,却又能守弱处下,安于雌伏,这可以作为天下的溪壑,使众心如流水归来而静者则无不能受。这样,与无所不在的德,就不会分离,其精神境界就像纯朴的婴儿一样。
在文字上写出这些以后,它的含义就不能延伸了,因为受到了文字的约束,但是在口头上却可以再发挥一下。
为什么老子在这里把雌和雄的辩证关系作为一种基本的理念确立下来?就是你要知道雌和雄的基本特征,然后你要守住雌的。
雌的一面的性质是什么?对这个东西一定要好好的去研究一下。
当然我是雄性的,因为我姓熊,所以我也就不能谈雌谈得过深,因为我不可能熟悉那个东西、把它理解得非常深。
但是我想作为前辈圣人,他肯定是把这个问题研究得比较深了。既然提出来了,我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个问题共同的探讨一下。为什么他说能够“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接下来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式,大家一定要很仔细的去思考一下。式,是一种方式,一种表达,一种状态,都叫式。这种式是我们赖以把握的基本模式,这个模式非常重要。如果你不明白这个模式,接下来在其他的问题上你就不能考虑好,或者不能考虑圆融。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就是如果你接受了知白守黑这种方式的话,,你的德性就不会有差错,不会有过分的地方。既然不会有差错,那么他复归于无极就有一定的基础了。这个基础来自于什么地方呢?来自于前面一章我说的一句话,颠倒总是有好结果。
像我们常人一般肯定都喜欢白的。喜欢白天不喜欢黑夜,喜欢光明的东西不喜欢黑暗,喜欢漂亮的东西不喜欢丑陋的东西。但实际上我们如果好好的思量一下,守住黑的一面,你就知道天下式对你的帮助是无穷大的。
这个地方可以这样说,是谈的一些功法的修炼 问题。
这个问题是怎样具体的表达的呢?我想大家如果有《修德通真论》的话,可以好好的研究一下,基本上是按这些话去设计的。
欢迎手机访问 道德九九网-手机版 (www.daode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