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南怀瑾
2013-11-24 来源:网络 阅读: 7181次
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南怀瑾[页1]
天地不仁
《道德经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圣人与刍狗
从《老子 》第一章“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 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都以似异实同,体同用异的表达,说明道体的会同和作用的差别,由个人身心体会 大道和立身处事的体同用异的层次。到了本章,又特别提出一则惊世骇俗的名言谠 论,致使后世众说纷纷,各抒己见。甚至,因此确认老子 为阴谋家的鼻祖,或者指 老子 鄙夷儒家,薄视仁义,将人文的一切道德观念,视为知识的伪装。见仁见智, 各执一端。谁是异端,谁是正见,本来便是各个思想上主观的认定,也无足为怪。 但老子 在文言字句上,确是直截了当地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文从字顺,难道这不是尖刻讽刺的语意吗?其实,并非如此,未 必尽然。
为了说明其中的道理,必须先对本文中两个名辞的内涵作个交代。一是“刍狗”, 一是“仁”。“刍狗”,是草扎的狗,当然不是真的狗。说句老实话,我们的先民 吃狗肉是很通常的事,直到现在,广东的同胞们还喜欢吃狗肉,并不为怪,那是先 民习俗的遗风。古人所谓家有六畜以备撰食,狗便是六畜中之一。因此,上古的祭 祀,用狗肉作祭品,是很普遍的事。大约到了商、周以后,在祭祀中,才渐渐免除 了狗肉这项祭品。但在某些祀典中,仍然须用草扎一个象形的狗,替代杀一头真的 活狗,这就是“刍狗”的来源。刍狗还未登上祭坛之前,仍是受人珍惜照顾,看得 很重要。等到祭典完成,用过了的刍狗,就视同废物,任意抛弃,不值一顾了。这 正如流传到现在的民俗祭神,有时简化一点,不杀活猪,便用米粉做一个猪头来拜 拜,拜过以后,也就可以随便任人当副食,而不像供在祭坛上那么神圣不可侵犯了。 “仁”字,在《老子 》这章的本文中,当然是代表了周秦时代诸子百家所标榜的仁 义的“仁”,换言之,也就是爱护人或万物的仁慈、仁爱等爱心的表相。
当在春秋战国之际,诸侯纷争,攫掠一般平民的生命财产、子女玉帛,割地称 雄,残民以逞,原属常事。因此,知识分子的读书人,奔走呼吁,号召仁义,揭示 上古圣君贤相,要人如何体认天心仁爱,如何以仁心仁术来治天下,才能使天下太 平。不但儒者如此,其他诸子百家,大概也都不外以仁义为宣传,以仁义为号召。 无论是哪一种高明的学说,或哪一种超然的思想,用之既久,就会产生相反的弊病, 变为只有空壳的口号,并无真正的实义了。例如佛说“平等”,但经过几千年来的 印度,阶级悬殊,仍然极不平等。同样地,我们先民教导了几千年的仁义,但很可 惜的,又能有几多人的作为,几多时的历史,真正合于仁义之道!又如耶稣,大声 疾呼要“博爱”,但在西方两千年来的文化,又有哪个时代真正出现对世界人类的 博爱!此正是老子 叹息“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的来由。
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反面的道理,便可知道老子 所提出正面的哲学。天地生万 物,本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生了万物是很自然的事,死杀万物,也是很自然的 事。天地既不以生出万物为作好事,同时也不以死杀万物为作坏事。天地既生了长 养万类的万物,同时,也生了看来似乎相反的毒杀万类的万物。生长了补药,也生 长了毒药。补品不一定是补,因补可以致死。毒物也不一定是毒,以毒攻毒,可以 活命。天地并不一定厚待于人类而轻薄了万物,只是人类予智自雄,自认为天地是 为了人们而生长万物人,自称为万物之灵。其实,人们随时随地,都在伤害残杀万 物。假如万物有灵,一定会说人是万物的最大毒害。其实,天地无心而平等生发万 物,万物亦无法自主而还归于天地。所以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 说天地并没有自己立定一个仁爱万物的主观的天心而生万物。只是自然而生,自然 而有,自然而归于还灭。假如从天地的立场,视万物与人类平等,都是自然的,偶 然的,暂时存在,终归还灭的“刍狗”而已。生而称“有”,灭而称“无”,平等 齐观,何尝有分别,有偏爱呢?只是人有人心,以人心自我的私识,认为天地有好 生之德,因此发出天心仁爱的赞誉。如果天地有知,岂不大笑我辈痴儿痴女的痴言 痴语吗?
明白了这个原理,便可了知真正有道的圣人,心如天地,明比日月,一切的所 做所为,自视为理所当为,义所当为的事,便自然而然地做了。并不一定因为我要 仁爱于世人,或我要爱护于你,才肯去做。如果圣人有此存心,即有偏私,即有自 我,已非大公。再进一层来讲,一个有道的圣人,生当天下大乱的时代,他真要为 了救世而救人,既然有所作为,就不免保存了一面,而有所伤害到另一面了。残杀 天下而为我,决不可为。而杀一以儆百,亦等于杀百以存一的同是杀心,亦义所不 忍为。那么,圣人而要救世,就只有自杀以救天下吗?自杀既不能救天下,天下亦 非残杀可救得了!所以佛说愿度尽众生,方自成佛。但以众生界不可尽故,吾愿亦 永无穷尽。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只有祈祷说:“我为世人赎罪!”其实,罪在人 心,谁也不能为谁赎罪,除非天下人能自仟罪悔过。因此,老子 对于当时现世的人 们,自称为圣人之徒,号召以仁义救世者,认为他们徒托空言,都无实义。甚至假 借仁义为名,用以自逞一己私欲之辈,更是自欺欺人,大不应该,他希望人们真能 效法天地自然而然的法则而存心用世,不必标榜高深而务求平实,才说出“天地不 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名言,藉以警世。但老子 说归说, 无奈周、秦以后的英雄帝王们,便真的以百姓为“刍狗”,达成一己的私欲。一旦 身居王位之后,天下臣庶皆称誉之为“圣明天子”,或直接誉为“当今圣人”,不 知“圣”从何来?“明”从何起?恐怕老子 重生,也只有缄口结舌,再也不敢另加 五千言,重写续本《道德经 》了。
欢迎手机访问 道德九九网-手机版 (www.daode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