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叛逆期后的自我与意识|萧望野
2017-02-01 来源:网络 阅读: 7171次
第一个叛逆期后的自我与意识|萧望野[页1]
第一个叛逆期后的自我与意识
通过故事来引导小孩的灵性自我
萧望野/文
我们常常看见两岁半的小孩,把花朵摘下来,或是弄死一只虫子。大人们如果想要制止他,说“不要摘花,花是有生命的呀!”大人的提醒,使他从“摘”的动作里意识到“破坏”的力量。其实,这时的小孩是从欣赏花(同感)中去摘花,他并未意识到摘花所带来的破坏。大人这样的制止,唤醒了他那邪恶的部分。他会去欣赏这种“破坏”的过程,也是在欣赏自己。
另外一个现象是:故事中的邪恶:魔鬼的故事就不适合0-7岁的小孩,这时的小孩根据他们天性的特点,他们常常被真、善、美的真实世界所吸引和陶醉。“魔鬼”对于完美的世界来说是没有的。“魔鬼”是人心的“自我”,这对于8岁以后的小孩可以有一点,然后随着年龄的长大,越来越多一些。否则,“魔鬼”在小孩没有准备好认识“它”的时候,就进入小孩的灵心,就会带来破坏的力量。
有的妈妈也告诉我,小小孩看见可怕的画面就会哭起来,而那些“自我意识”刚进入身体的小孩,“魔鬼”就好像是他们自己的一部份,他们往往非常渴望自己就是“魔鬼”,也要扮演“魔鬼”,利用“魔鬼”。这时,要让“魔鬼”从他们灵心消失掉,迎接“天使”神圣的力量,这样,他们刚刚发现的“自我”才会更强大,发展成人性的自我,而对于“人”的理解,又会带来教育的不同做法。
这也算是人生中第一次“魔鬼”与“天使”的较量。而无论在任何时期,精神文化都要是最重要的部分。相反的话就会没有力量。
有人可能觉得正好使小孩通过故事中表现的真理,引导小孩追求真、善、美。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过,对于0-7岁的小孩不是通过邪恶与神圣的斗争来认识的,而是通过模仿。斗争所带来的意识适合9岁以后“意识”自然出现的小孩,更适合青少年。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观察到,两岁半左右(第一个叛逆期)的小孩自我意识已经非常不同于此之前。之前的小孩发展感觉器官及感觉能力,发展走路、说话等等能力。他虽然是在模仿中学习与形成,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他自己却是一个“主动者”,他的一切的生活产生出来的做法来源于他自我中无意识地引导。
例如,在羚羊群里长大的小孩,由于没有人类的模仿环境,只能象一只羊一样生活,失去了人的能力。虽然造成的原因从表面来看是由于没有可模仿的人类环境。同时,也是他的自我没有被人类引导。“自我”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意识”。
在比较原始的大自然中生活的人们,还保留着一些城市人(现代文明人,意识发达的地方)无法做到的能力,他们的意志更接近动物的意志。大自然的环境让他们的意识不独立,同时意识的不独立、理性思考的不发达,也让他们更与环境融为一体,否则,他们无法承受生活在这样的地方。
欢迎手机访问 道德九九网-手机版 (www.daode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