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道德九九
生命认知
身密修持
潜能开发
五运六气
经络学说
黄帝内经
辟谷学说
拍打拉筋
五明研究
佛教咒语
法师开示
克氏智慧
吸引法则
家居风水
办公风水
延生易学
周易讲座
拔罐刮痧
农历知识
海涛法师
南师讲座
宇宙奥秘
导引养生
叶曼讲经
六爻预测
老庄哲学
善人讲病
艾灸疗法
全站标签
生命科学
传统中医
道家修炼
佛学智慧
灵性觉醒
风水命理
易学研究
天文地理
自然疗法
如是我闻
国学文化
占卜预测
国学文化
:
汉字文化
|
蒙学经典
|
唐诗宋词
|
老庄哲学
|
中国书画
|
戏曲文化
|
禅诗禅画
|
国学讲座
|
茶学文化
您的位置:
道德九九网
>>
国学文化
>>
老庄哲学
辑录老子《道德经》及古今注解阐释、庄子《南华经》及古今注解阐释。辑录老子研究、庄子研究资料文献。
【老庄哲学】主题列表
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南怀瑾
载营魄抱一南怀瑾《老子他说》《道德经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 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 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的版本,一般习...[阅读全文]
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南怀瑾
持而盈之南怀瑾《老子他说》《道德经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木兑)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由“上善若水”到“不争故无尤”的用世无净三昧,引而申之,说明天道自然的法则,因而引用在人生处世的哲...[阅读全文]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南怀瑾
上善若水南怀瑾《老子他说》《道德经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水的人生艺术 为了引申发挥道家的似私而实无私的妙用,进而刻画出如何才合于“...[阅读全文]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南怀瑾
天长地久选自南怀瑾《老子他说》《道德经 》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 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的不自偷生 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再到“谷神不...[阅读全文]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 |南怀瑾
谷神不死南怀瑾《老子他说》《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承接上文“天地之间,其犹橐囗平!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 中”的法则,说明天地万物与人我生命的作用,常在于一动一静之间。要善加...[阅读全文]
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南怀瑾
天地不仁南怀瑾《老子他说》《道德经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圣人与刍狗 从《老子》第一章“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 名,同谓...[阅读全文]
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南怀瑾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南怀瑾《老子他说》《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 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与存在不存在间 紧接上章“为无为,则无不治”的用而勿用,勿用而用之后,便提出“道冲而 用之...[阅读全文]
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南怀瑾
不尚贤南怀瑾《老子他说》《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 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薄视时贤 第三章是将天地自然的法则...[阅读全文]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南怀瑾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南怀瑾《老子他说》《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阅读全文]
1
2
下一页
欢迎手机访问 道德九九网-手机版 (www.daode99.com)
热门主题
(18148)
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南怀瑾
(8994)
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南怀瑾
(8137)
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6308)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5720)
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南怀瑾
(5647)
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南怀瑾
(4368)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 |南怀瑾
(3984)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南怀瑾
相关主题
(607)
叶曼视频《赵朴初哲学文化思想学术
(3981)
哲学观和方法论|道家内功法术研究
(7985)
中国画是哲学的(文/范曾)